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揭示地球極光活動與南大西洋地磁異常的聯繫

發佈時間

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揭示地球極光活動與南大西洋地磁異常的聯繫

近日,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博士生黃可怡與其指導教師王文睿助理教授、宗秋剛講座教授通過分析衛星數據,發現了南大西洋異常區(South Atlantic Anomaly, SAA)對地球極光活動的調製效應,相關成果發表在地球科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該論文以澳科大為第一完成單位。

合影左起:王文睿、宗秋剛、黃可怡

極光是高能帶電粒子與中性大氣碰撞產生的發光現象,是太陽風和磁層耦合作用在電離層上的直觀顯示。它不僅因其絢麗的景觀而令人向往,更是一種近地空間環境擾動的可視化呈現。關於極光活動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地球物理學的熱點。對於地球,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受地球磁場引導,因而極光活動通常發生在緯度60至75度的範圍内。SAA是地球表面磁場强度顯著減弱的區域之一,其中心位於南緯約30度的赤道區域。SAA因其偏低的磁場,通常具有較高的粒子輻射。因此SAA是空間天氣監測的重點關注區域。

在SAA影響下極光强度季節性的分佈及變化趨勢

本研究在多年的觀測數據中,找到了低緯的SAA與高緯的極光活動的聯繫,證實了SAA對極光具有調製作用。統計結果表明,SAA對南半球極光强度有整體抑制作用,在SAA局部地磁場的調製下,全球極光强度的南北不對稱性得以增强。此外,該調製作用具有晨昏不對稱性、季節依賴性,與地磁活動有較强的相關性。本研究以極光和SAA為切入點,不僅揭示了近地空間環境的複雜特徵,也為未來探索其他行星磁層提供了研究方案。

附:文章鏈接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5GL11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