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研】納米技術升級疾病治療——探索抗炎和糖尿病治療新途徑

發佈時間

納米技術與生物醫學的交叉引燃了對炎症和代謝性疾病治療的革新之火。澳門科技大學朱依諄講座教授團隊的研究人員將納米技術以全新且獨特的方式應用到生物醫學中,有效應對長期困擾醫學界的重大挑戰-類風濕性關節炎(RA)和2型糖尿病(T2DM)。這項研究為全球的患者展示出了新的可能性。

▲文章內圖

研究團隊巧妙地將介孔硅納米顆粒(MSNs)應用於生物醫學中,並探索蛋白質中的甲基化過程,這些方法都為研究人員在對抗炎症性疾病中帶來了新的思路。 有趣的是,MSNs既是有效的藥物運送工具,又能調整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對炎症反應產生重要影響[1]。研究還發現,SMYD2(一種賴氨酸甲基轉移酶)對NF-κB信號通路的增強作用尤為重要,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可能找到了減輕慢性炎症的新靶點[2]。這些突破性的發現都展示了納米技術和分子生物學在解決炎症複雜性方面的潛力。

▲文章內圖

當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時,科研人員同樣通過靶向療法取得重大進展。針對這種破壞性的自身免疫疾病,科研人員深入挖掘了這種疾病複雜的發病機制,解析了信號通路,並找到了新的治療目標[3][5]。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採用STAT3-NAV2軸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策略,提供了一個新的觀點:通過調節特定的通路來緩解炎症和阻止疾病的進一步惡化[4]。 同時,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些新的納米平臺,比如Leo@CAT@NM-Lipo,這些平臺有可能減輕關節退化和阻止器官功能障礙[5]。上述研究成果共同提供了一種可能:科研人員可以以高度精準和有效的方式,直接解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炎症微環境問題。

在針對2型糖尿病(T2DM)這個醫學難題上,研究人員發現了來自天然藥物的有效武器——毛鉤藤鹼[6],一種由鉤藤提取出來的化合物。它在應對2型糖尿病發病機理的核心問題上,表現出了很大的優勢。以其在改善血糖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方面的效果,大放異彩。

總的來說,這些研究通過納米技術、分子生物學和天然藥理學的有機融合,為醫學研究界展示了全面戰勝疾病的全新途徑,給長期受制於病痛的患者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期待著這些創新研究更好地服務於人類,帶領疾病治療走向輝煌的未來。

▲朱依諄協理副校長、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