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發佈「2024年澳門僱員信心及滿意度」調查

發佈時間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於2024年6月24日在澳科大A座501室舉行「2024年澳門僱員信心及滿意度」調查新聞發佈會。出席是次發佈會人員包括澳科大商學院孫立雲教授以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教授。調查由澳門基金會資助,澳科大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於2024年4月9日至4月24日期間,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成功訪問了806位澳門全職僱員。調查評分標準為1至5分,分數越高,評價越正面。該指數自2007年首次發佈,至今共17次。

發佈會現場

此次調查是自去年生活復常,今年經濟持續升溫之際。澳科大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把今年的調查與去年2023年3月的調查數據做比較,結果顯示,今年澳門僱員的信心總指數(3.04),較2023年上升了4.37% 。信心指數下的三項分指數,包括僱員對澳門就業市場(2.92%)、僱員對自己公司信心(3.50%)、僱員對個人(6.71%)分指數均有所提升。自去年經濟恢復之後,本澳僱員對澳門就業市場、公司前景和個人發展的信心持續增加。調查還顯示今年澳門僱員的滿意度總指數(3.23),較2023年上升7.94%。滿意指數下的四項分指數,包括工作待遇(8.05%)、工作質素(5.81%)、個人發展(7.24%)、工作穩定性(10.53%)分指數均有所提升。

升幅最大的三項信心指數是:(1)1年內不會失業的機會(12.21%),(2)受到上司賞識 (11.44%),(3)提升個人知識和技能的機會(8.88%),這三項都屬於僱員對個人分指數,這表明員工對個人信心在今年得到提高。

今年滿意度分指數中工作穩定性分指數上升最大,工作待遇滿意度分指數也繼續升高。其中,升幅最大的三項滿意指數是:(1)對健康的影響(13.70%),(2)對家庭生活的影響(13.43%),(3)薪酬(10.77%),這表明,員工的薪酬得到提高,工作忙碌,但在對健康和家庭生活並未產生影響的同時,對僱員社交往來卻帶來影響(下降3.51%)。

相較去年,變化不大的信心項目有:(1)找到更好待遇工作的機會(-0.09%),(2)一年內升職機會(0.82%),和(3)在公司工作感到自豪或驕傲(1.13%)。從宏觀的角度看,繼續優化經濟結構,給僱員更具挑戰性的和待遇更高的工作機會,是一項長期努力的方向。從微觀的角度看,公司給僱員更多的人文關懷和認同,並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可以增強僱員工作的自豪感。變化相對不大的滿意度項目有:(1)工作對社交來往的影響(見上),(2)工作量(3.14%), 和(3)工作時數(3.66%)。這三項都在工作質素分指數內,表明經濟的提升,伴隨著僱員更忙碌的工作。合理統籌、優化對僱員的工作安排,可以減少工作量大、工作時數多所產生的壓力。

今年的僱員信心和滿意度調查表明,在疫情結束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裡,澳門僱員的信心和滿意度有所上升。澳門社會和經濟在經歷金融危機、次貸危機和疫情等外部危機對經濟和市場造成的衝擊和負面影響後,都能展現出彈性,回歸正常運轉。今年的指數已經達到疫情前水平。疫情前三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平均的信心總指數是3.01,這種彈性的背後一個原因是,企業和政府機構對僱員個人質素方面的長期支持,如上司或管理層與僱員良好關係的建立、管理層對新建議的支持和獎勵。同樣,企業需要在員工培訓、學習和運用個人才能的機會方面持續投入。

在今年的調查中,我們還依舊關注澳門多元化發展的策略。在尋求多元化發展時,澳門可利用富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培植和拓展文化和文化創意產業,使其成為帶動本澳文化、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在2023年的調查中,相當部分受訪者認為:建立拍賣市場是澳門文化創意產業,需進行培植、整理和推廣的選項。在今年的調查中,我們就這一主題,再次進行調查。問題一,從發展的角度,政府和業界有沒有需要共同推動建立拍賣平台(包括實體平台、網絡平台)?認為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佔28%,與去年的數據基本吻合。問題二,如果澳門建立拍賣平台,是否可以帶動藝術等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持同意的受訪者佔33%,一般佔53%。問題三,如澳門發展拍賣產業,應向那個方向發展?(可多選)。選項依次是:當代藝術品(59%),攝影作品(49%),油畫(44%),中國書畫(43%),雕塑(33%),和古董(23%)。

疫情後,澳門經濟再次展示彈性和活力,僱員的信心和滿意度已再次提振。繼續發力多元化發展,確保澳門經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