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国际学院研究团队应邀出席全国脑磁图学术大会 并发表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澳科大国际学院研究团队应邀出席全国脑磁图学术大会
并发表研究成果

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研究团队应邀出席2025中国认知科学学会脑成像分会年会暨第四届全国脑磁图学术大会,并作大会发言。本届年会于2025年10月25-26日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召开,重点围绕前沿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研发、认知科学基础研究、癫痫灶定位等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脑成像数据采集分析、设备研制发展趋势等,深入探讨脑功能成像(包括fMRI和MEG等)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认知科学领域与脑重大疾病精准诊疗领域的最新应用。

澳科大国际学院研究团队在会上报告了最新研究进展,题目是「基于OPM-脑磁图的汉语辞汇声调听觉加工的时空模式与神经机制研究」。该项研究由澳科大国际学院院长张洪明讲座教授与澳科大特聘教授、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谭力海院长共同主导,成员包括国际汉语专业博士生沈韵琪和潘韦功。沈韵琪代表澳科大研究团队向与会者汇报研究成果。根据研究报告,声调语言约占世界语言的50%,解析母语者声调知觉的神经基础,对理解人类听觉编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既有研究在辞汇声调的电生理与神经解剖表征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三方面问题:(1)实验任务与范式差异因涉及不同认知过程,导致神经网路启动或神经振荡不同,即便在基础知觉层面,辞汇声调的脑图谱结果也不一致;(2)神经技术解析度存在短板,fMRI时间解析度不足、EEG空间解析度有限,无法完整构建汉语辞汇声调听觉加工的多维神经编码;(3)实验材料多忽略辞汇语义和音系格局配置,而语义和音系配置恰恰是人类语言声调研究的重要维度。团队采用最新的OPM-MEG脑磁图技术的优势——将毫秒级时间精度与磁共振解剖定位结合,从而精准捕捉到脑功能的瞬时动态,证明了汉语声调早期声学加工与晚期音系加工的脑偏侧化时空模式及神经动态特征的完整多维构建依据。澳科大的这项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重视,反响热烈。

国际汉语专业博士生沈韵琪代表澳科大国际学院研究团队做大会报告

认知科学(尤其是脑科学)是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的学科。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25家科研单位共同发起,为全国一级学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认知科学学会脑成像分会是学会的核心分支机构之一,通过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为核心与前沿的技术手段之一脑成像技术,致力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及临床医学的转化与应用,探讨、研究人类认知和智力的本质和规律。学会年会是该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论文遴选严格,竞争激烈,澳科大研究团队能够受邀并做大会发言,表明学界对澳科大研究成果的充分重视和肯定。

大会现场